呼和浩特乐居网 资讯中心 焦点解读

正文

涉房贷款不良率上升,“风险总体可控”不是推责理由
来源:和讯房产2022-05-10 07:20:00

  近期披露的上市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四大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均有所增加,中国工商银行(601398)、中国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中国建设银行(601939)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79%、3.39%、5.05%、1.85%,分别较上年末上升2.47个、1.58个、0.37个和0.54个百分点。

  不良上升,是银行贷款风险上升最直接、最令人担忧的表现。特别是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不良率接近或超过5%,恐怕不是一件好事。更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过去,一直扮演房地产贷款主角的建设银行,反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只有1.85%,远低于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难道是银行经营业务放开、市场放开后,彼此的业务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重新界定、重新分配了吗?

  不错,银行业务放开后,各大行之间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工商银行主要负责工商企业信贷业务,农业银行主要负责农村信贷业务,中国银行主要负责外汇业务,建设银行主要负责建设信贷的信贷业务区分,而是依据实际情况,各自按照经营需要,设点布局,办理相关的金融业务。尤其在银行业务全面放开的初期,各大银行纷纷设立新的网点,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大小网点,加上各类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相继成立,更让布局设点成为银行竞争的主要手段。

  过度竞争的结果,也让各大银行面临着相当一部分网点出现效益越来越差,经营难以为继,继而纷纷撤销经营网点的现象,直到现在经营网点布局总体合理。但是,网点刚刚趋于合理,新的不合理现象又出现了,那就是信贷资金的投向。也就是说,银行到底应当支持什么,重点向哪些银行投放贷款。显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房地产贷款出现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现象,说明银行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对房地产业的贷款投放是出现了问题的,是很盲目和无序的。

  要知道,如果是实体经济领域的不良垡率大幅上升,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很多,通货膨胀压力很大,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困难现象。但是,房地产行业不同,这些年来,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要严格控制房价无序上涨,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要因城放策,银行要严格控制向房地产市场投放资金。即便撇开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加大房地产投资的那年,真正的调控也已经有十多年时间,但是,涉房贷款仍然不断上升,且不只是给开发商发放贷款,给广大居民也大量发放购房贷款,到底是为什么呢?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央在出台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时,也都明确要求,信贷资金投放必须重点向实体经济领域倾斜,降准、降息等,大多也是定向降准和降息,可是,涉房贷款仍然是增长主角,以至于每次降准降息,房地产板块都成为投资者追捧的热点。那么,银行为什么不按照中央要求和管理层部署,把重点放在支持实体经济上,而要不遗余力地支持房地产、支持开发商呢?各大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上升,难道都是正常现象吗?难道不该对此承担责任吗?

  以工商银行为例,按照工商银行公开披露的数据,该行全部贷款的不良率为1.42%,可是,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却达到了4.79%,高出全部贷款不良率3.37个百分点,这份“成绩”可不小啊。房地产业贷款额则还有?7057.14?亿元,占比6.5%。即便比上一年有明显下降,比例仍然很高。更重要的,如果不是决策层和管理层适度放松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各大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将达到多大数额呢?会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呢?

  我们说,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也应当予以支持。但是,绝不是无序支持、盲目支持,更不是躺在房地产身上做业绩,躺在房地产身上赚快钱,躺在房地产身上拿高薪。房价上涨如此之快,开发企业负债如此之多,房地产市场风险如此之大,与银行的乱作为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面对各大银行出现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大幅上升,监管机构应当依据情况,给予相关银行问责处理。特别在中央明确“房住不炒”定位后,各大银行仍然大量向房地产市场投放贷款,必须严厉追责,追究银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如果形成风险的,且损失额较大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特别要提醒银行的是,拨备充分,绝不是银行风险防范工作做得好的表现,也不是简单的“风险总体可控”。如果在房地产贷款方面,银行稍稍谨慎一些,很多贷款就可以不予发放,风险也就可以大大降低。更重要的,实体经济可以得到更多资金支持,从而为控制通货膨胀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必须对房地产贷款问题进行全面剖析,找出问题根源,该追责的坚决追责,否则,银行就不会真正对风险负责,不会对经营负责,不会对国家和人民利益负责。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楼盘点评

    暂无评论, 您可以发起评论
    呼和浩特乐居购房群 leju101 加入城市买房砍价群。实时讨论购房热点话题